国家水下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迎来一群小科学家
时间:2024-06-09 22:03:03
来源:青岛早报
点击:2500次
国家水下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迎来一群“小科学家”
青岛早报
2024-06-09 21:00发布于山东青岛早报官方账号
位于青岛蓝谷的国家水下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是集水下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保护、研究于一体,统筹黄渤海海域,面向全国的国家级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2017年10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建成。2018年9月底,中日甲午海战沉舰——“致远舰”和“经远舰”的出水文物运抵北海基地,在此开展保护修复与考古研究等一系列工作。目前,正在北海基地修复的出水文物除了中日甲午海战沉船文物,还有来自从西沙海域最新打捞上来的出水文物。近日,北海基地迎来一群“小科学家”——青岛同安路小学三年级二班水下考古兴趣小组。青岛同安路小学是山东省海洋特色学校。近年来,该校多次邀请位于青岛蓝谷的国字号科研机构和高校院所专家到校为学生们讲授海洋方面的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海洋的兴趣。今年4月,青岛蓝谷管理局经济发展部负责人应邀为青岛同安路小学三年级二班作了一堂关于海洋专题的科普讲座。在讲到海底沉船等历史文物的时候,孩子们一下子来了兴趣,对水下文物纷纷表达了很新奇的感受。 很多同学表示都曾去参观过博物馆,知道很多文物都是出土文物,但是从海洋里挖掘出水文物,还是第一次听说。海洋里为什么会有文物,如何找到和发掘这些文物,水下找到的文物和陆地上发掘的文物有什么不同?同学们的脑袋里冒出一个又一个的问号。于是几个对这方面特别感兴趣的同学,郐清然、冯韵涵、王佳人、许馥烁、陈相廷共同组成了一个水下考古兴趣小组,专门对水下考古做深入一点的研究。 为了更好的了解出土文物和出水文物的不同,同学们先通过网络、刊物、书籍等,自行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对水下考古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后,小组召开了专题讨论,大家互相交流查阅到的知识,谈自己的初步学习体会。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研究水下考古对于增加中国历史的认识,了解中华民族对海洋的探索发展,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很有意义。在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下,小组成员带着高涨的热情邀请水下考古专家进行授课,并赴国家水下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水下文物修复实验室进行研学。于是,北海基地就迎来这样一群“小科学家”。一走进北海基地,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中日甲午海战里的“经远号”、“致远号”,在同学们的想象中,这一定是两艘威风凛凛的战舰,哪怕它们已经经过战火的洗礼变得伤痕累累。但当大家走进文物修复实验室,却被眼前一块块破碎的船板、护甲,一件件残缺变形的枪炮惊呆了,从这些碎片中可见当初的战斗是多么的惨烈。同学们忍住内心的悲愤,带着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向北海基地里正在对文物进行修复的专家进行交流和提问。通过交流,同学们对目前的出水文物修复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并且在专家的支持下,还亲自动手操作了各种文物修复的小实验。通过这次的研学,同学们对水下考古事业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在内心种下了考古的种子。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与海洋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开发海洋的能力不断提升,海洋考古也迅速发展起来,西方发达国家的水下考古足迹几乎已经遍布世界各大洋。我国水下考古工作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越来越多的水下文物在我国内河、内水、领海和周边海域被打捞出来。这些文物不仅丰富了我国的文物收藏,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中国经济文化发展史、中外海上贸易史的宝贵资料。我国已经开展了“南海一号”沉船遗址、中日甲午海战沉船遗址等多次水下考古实践,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也遇到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总体来看,我国水下考古起步晚,技术水平、发掘和保护经验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未来需要有更多的人才投入到水下考古事业中来。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袁超查看原图 49K声明: 本文内容转载自:青岛早报,原标题《国家水下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迎来一群小科学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与邮箱:SERVICE@RUANWENDASHI.COM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
时隔一周柳江水位又超警戒线
时隔一周,柳江水位又超警戒线 [详细] -
集中充电点起火57辆电瓶车被烧毁
集中充电点起火!57辆电瓶车被烧毁! [详细] -
小哥去买东西老板一看不收钱
小哥去买东西,老板一看:不收钱!南国今报 2024-06-25 21:06发布于广西广西日报社南国今报官方账号 最近我国部分地区连续遭遇强降雨由此产生的洪涝灾害等牵动着无数人的心洪水无情人有情在广西桂林一 [详细]